切换到宽版
  • 1859阅读
  • 8回复

唉...莫扎特死得真可怜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CasperVector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9-03-02
为什么天才常有这种命运?????????
离线卡曼奇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03-02
你不会才看那个电影吧?
离线舍勒七世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9-03-02
音乐是自然的诅咒...
人们高喊“节约用水,人人有责”,但每天从嘴里说出废话浪费的水资源大约占了一天浪费水资源的四分之一。
离线CasperVector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9-03-02
...今晚某校的西方音乐史课上老师跳着跳着放的... To 卡:本魂没那么多钱来看电影;本学期才有的电脑,以前没免费电影看...
大写的C + 无限大符号∞ + 小写的v → C∞v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03-02
以前的电影,80年代的。挂电驴慢慢看吧,等着你看的电影太多了
单反是烧出来的
实验是做出来的
游戏是玩出来的
作业是写出来的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9-03-02
以前的电影,80年代的。挂电驴慢慢看吧,等着你看的电影太多了
单反是烧出来的
实验是做出来的
游戏是玩出来的
作业是写出来的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9-03-02
死的可怜的人多了。。。看看柏辽兹,看看舒伯特。。。再看看梵高和拜伦。。。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有几个善终的。。。
即使你英勇无畏,也请当心,阿波罗与帕里斯将使你在开埃城门难逃一死。
《伊利亚特》Vol26.33
离线Shadow_Swirl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9-03-03
楼上提到舒伯特……我准备把我以前写的一篇作文贴上来
……{醉后各分散,孰知醒时曾否交欢}……
离线Shadow_Swirl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9-03-03
献丑了。。。



【原创】生与死的交响

蜿蜒的溪水中沉睡着最后一片枯叶,薄雾下的溪岸洒下朵朵的泪花,却再也无法灌溉枯死的草木。遥远的声音慢慢诉说,这不是终曲,是一个开始。

经过了第一乐章那进行曲式的疯狂的号呼、撕扯、挣扎之后,他再也无法如贝多芬一般去抗争、搏斗。第二乐章的前奏低沉而缓慢,映出深深的哀伤与无奈。舒伯特着手写这首弦乐四重奏时,已经是他的晚年,他意识到自己时日不长,自然更是把全部的感情灌注在了这首《死神与少女》之上。近乎凝滞的和弦,微微颤抖着,仿佛天地间最遥远的呼唤,伴着缓缓的脚步,带着令人沉醉的压抑,一点点走近。记得舒伯特曾问,“人世间存在幸福的音乐吗?”

泪水滑落,与大地相拥的瞬间,化作星星点点飞溅的晶莹。乐曲色彩突然改变,小提琴轻快的旋律从前奏的低音中超然出来,却反而把那一份哀伤与压抑催的更深、更沉重。自由的旋律,折射出的却仅仅是往昔那黑与白的回忆。就像玻璃花瓶打碎的刹那,跳跃的碎片舞动起最后的美丽瞬间。

碎片不再跳跃,沉睡在了大地之中。舒伯特说:“想象一个人走向死亡的边缘,想象他的一切希望破灭,他不再拥有爱情,友情,他唯一拥有的只有痛苦。 ”大提琴沉重的悲歌如潮水一般漫过耳际,伴随着小提琴那微弱的啜泣,急与缓的融合,张与弛的交织,构成天下最凄美的旋律。

“我害怕朋友的背叛,胜过对失去爱情的恐惧。但当一个人死去的时候,他也离开了所有的朋友。”舒伯特的交际面大的惊人,但这句话中,却表现了他对生命与真正友谊的眷恋与渴望。而天地间只有一对挚友,那就是生与死。
从哀怨的沉思中猛然醒来,整首乐曲失控般地跌回第一乐章那疯狂的挣扎,不停反复的快节奏旋律一层压上一层,一浪盖过一浪,那是对生与死的最终叩问于无尽控诉。如果说第一乐章的挣扎是与死神的抗争,那么这一次,则完全是自身灵魂与肉体间的战斗。崎岖的手指在泥浆中刻画出深深的血痕,死神面带微笑,诱惑者不能自已的灵魂。

舒伯特试图用少女的形象逃避死亡;试图用少女的魅力战胜死亡,可最终,他笔下的少女却为死亡所诱惑,在一番与自我的撕扯之后,怀着憧憬追随了死亡。

这或许是最大的悲哀,《死神与少女》是他最美丽的乐曲。可是,就算他再写十个少女也换不回一架属于自己的钢琴;就算再写一百个少女也无法换取一个属于自己的住所;就算再写一千个少女也无法成就一段属于自己的美丽爱情;再写一万个少女,也无法延长他仅仅31年的生命。

《死神与少女》第二乐章仍在播放之中,生命与死亡的交响还没有结束

也永远,不会结束
……{醉后各分散,孰知醒时曾否交欢}……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