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虽然是独立研究,但不是首次研究,说难听点就是炒冷饭了,这个话题在牧夫、天之文、天线等论坛都有讨论,也有昆站、青岛站、国台、上海台、紫台的人做了研究,所以我觉得二等奖对于初中学生很好了。
总之你的思路是对的,以前我和别人讨论这个,他们只想到化学组成,没往黑体辐射上想。如果你能更深层次地研究黑体辐射和普朗克理论,对以后的天文学之路尤其是恒星物理研究很有好处。另外希望你看看其他获奖同学(尤其是一等奖的同学)的文章有哪些可取之处。
我记得以前人大附中的马毅为、严丰两位同学的研究目标是小行星掩星,高中生做掩星的研究工作是非常厉害的了,我高中时还只是在做掩星的计时观测。